考前如何睡个好觉
睡眠不仅能保持第二天头脑清醒,还有保存记忆的作用。倘若你在考试前一天,还在往脑袋里硬塞知识而牺牲睡眠的话,不仅难以记住,还有可能丢失以往记住的知识,这可就得不偿失了。可见考前切忌熬夜。万一出现睡眠障碍,怎么办?
请从现在做起: 心情舒畅 临考前若感到忐忑不安,可找些令人愉快的事去做。浇浇花;看看漫画书,哈哈笑一笑;到户外散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想想自己成功的条件;想象自己考取时的情景……。
还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自我谈话:“我能行”、“我会发挥的很好”、“我定能成功”、“我尽力了,对得起自己了”;“等着瞧吧”。切不可让那些动摇自己士气的丧气话进入头脑。心情一舒畅,你会发现,自信仍在伴随着你。 早起早睡 在复习迎考阶段,不少同学都免不了熬夜,而第二天则困得起不来。那么,在考试前一周,你一定要把这个“非常时期”的生物钟调整过来。
为保证晚上能早早入睡,你说什么也要在这天比平时提早一小时起床,刻意地减少睡眠时间,一疲劳,到晚上就容易入睡了。以此恢复正常的生物钟。此外,注意在睡觉前不要喝浓茶、咖啡。如用热水泡15分钟脚,也能帮助入睡。
战胜失眠 倘若你在考试的前一个晚上出现了“越是想睡越睡不着”的现象, 大多是受了“睡不好必定考不好”的暗示作用。然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夜不睡,对人的智力与记忆水平并无明显影响(只要不是在前一晚紧张熬夜造成的),倒是“睡觉”这件事本身造成了你的心理压力。你不妨这样想:“好吧,就让我睁大眼睛试一试,看我究竟能坚持多久?”心理一放松,双眼一疲乏,不知不觉你就进入了梦乡。
关注临考子女的情绪 ——把“唠叨”变为 “积极回应” 近日,听到一个心酸的故事:一位母亲为复习迎考的女儿辞去工作在家已半年。每天为她的饮食起居问寒问暖,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替她琢磨复习、应考时的注意事项,凡能想到的她都不厌其烦地一一关照了。为女儿真可谓不辞辛苦、用心良苦啊。
然而,让母亲伤心和不解的是:女儿似乎并不领情,一天她竟提出要一个人搬出去住,哭嚷着说这个家让她感到窒息,感到烦。母亲愣了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在我面前她流着眼泪不停地问:“告诉我,女儿这是怎么了?我哪点没做好?她还要啥?”
近期的一次调查结果或许能给她一点答案。54%的考生想对父母说的话就是:“别老问我考几分,不要天天唠叨……。”还说:“希望爸妈抽出时间和我沟通,听我说说:我好累……。”他们最需要的是父母的信任、理解、鼓励与安慰。 爱孩子的父母们,在为孩子尽心尽力地关心他们的衣食起居和学习时,你们有没有想到孩子此时此刻更需要心理上的支持呢?
建议如下: 关注情绪、积极回应 从孩子的细微变化中去感受他的情绪,坦诚地告诉他,你理解他目前所承受的压力,知道他有多不安或焦虑。若要孩子毫无顾虑地向你倾诉衷肠,你就要对孩子流露的真实感受给于无条件的接纳,而不要急于判断他这种消极的情绪值不值得,更不要急于说教。
其实,通过充分的宣泄,这本身就起到了减轻压力的“心理治疗”。 发掘优势、积极暗示 可启发他回顾自己在成长中曾有过的成功实例,发掘自己的长处与潜力,战胜挫折感,重建自信;谈论生活中那些敢作敢为的人进行积极暗示,激励他冒一点险去尝试,克服恐惧。从中让他感悟到:只要敢于承担风险,不畏艰难,人是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和对付人生挑战的。
不过在此也想对考生说一句:你们在发奋学习的同时,是不是也该用心读懂“父母的心”呢?! 考前支持性的亲子沟通 父母对孩子说—— 不少家长虽已意识 “豆腐心、刀子嘴”会对孩子造成伤害,但不知怎样说才能对孩子起到心理支持作用。也有考生问:心里话怎样说才不会惹家长生气?FCA可列举以下用语,供家长、考生们参考: “离考试越来越近了,心情怎么样呀?”
——关注子女的情绪,明白感受。 “最近你好象有点心神不定,遇到什么难题了?说出来,看我们大家能不能帮你做点什么。”
——对恐惧考试的子女说。 “你有了这个踏踏实实的学习过程,就不要太担心考试的结果。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爸妈看得出来,你尽力了”。
——对过度焦虑的子女说。“爸妈知道你想考个好成绩。可你知道,愿望不等于结果,关键在于行动。一分汗水,一分收获。要是你能振作起来,再加把油,准行!”
——对疲怠松懈的子女说。 “我们何不找一找你的成功条件:第一,你爱抛根问底,不肯放过一丁点儿的小疑问;第二,你……”
——对缺乏自信的子女说。 “泄气了?这可不象你啊,谁不知道你是个不甘落后的孩子?那个自信、勤奋、乐呵呵的你哪儿去了?快快找回来!”——对心灰意懒的子女说。 “一整天没见你说话,是身体不舒服,还是有什么愁事?爸爸妈妈愿意听你说说,再和你一起去面对。”
——对忧郁的子女说。 孩子对父母说 同样,做子女的也要理解父母的心情。主动与父母沟通。参考如下: “爸爸妈妈别担心,你们的孩子会卖力的。放松点,千万别把你们的紧张、焦虑‘传染’给我呀。”“不是我偷懒。我只是有点困、有点累,想稍稍休息一下。”“我知道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有多大。爸爸妈妈也一定知道我承受压力是有限的……”“爸爸妈妈的嘱咐我记住了。等考完试,我再‘背诵’给你们听,可好?” 一个宽松、和谐、有情趣、相互支持的家庭氛围,有利于考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应对压力,从而轻松自如地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样的好气氛是要靠全家人共同营造的。 孩子恳求父母:别老问孩子考几分 在复习迎考阶段的紧要关头,父母们总会忍不住一次次地问孩子考得怎样。然而却很少关注孩子对这样频繁发问的感受如何。笔者一次对435名即将中考、高考学生的调查中发现,54%的考生想对父母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别老问我考几分?”说老爸老妈也不想想,我们正处于一个怎样的“非常时期”?
——大小测验三六九,模拟考、会考月月有。俗话说:胜败乃兵家常事,谁能做常胜将军呀?可是爸妈只要一不满意就唠叨,说一大堆打击我的话,叫人受不了。其中“你怎么总不如人”;“我们把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你伤透了父母的心”;“考得这样差,你肯定不是看闲书就是又在偷偷看电视了。” 成为父母口头禅的最高排行榜。
一名女生说她小时曾因考糟而难过得哭过,妈妈说:“还哭! 早干什么去了?”这以后为了怕妈妈唠叨,她考得再糟也忍着不哭,不料,妈妈又说:“小时候考不好还知道哭,现在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要气死我呀?” 当父母向孩子脱口冲出这些话时,有没有想过,这些“豆 腐心、刀子嘴”的口头禅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事实证明,不被尊重的话会导致孩子羞愧、自卑、不想进取;不被信任的话会导致孩子委屈、失望、说谎;不被宽容的话会导致孩子无助、失落;不被理解的话会导致孩子和你疏远甚至逆反。
我们不止一次地接到这样的电话:当爸妈的怎么也想不到被宠爱的儿子竟提出要一人租房子住,恳求妈妈让自己高考前清静点。父母伤心地问:“关心他、问长问短也错了吗?”还有一个一向和父母亲密无间的女儿,自升入高三就象变了一个人,放学一回家就把自己锁在房间里,还一个劲说别干扰她,父母几乎连与她谈话的机会都没了。 其实,学习则是一个“失败—成功—失败—成功”的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须多问孩子考几分,因为一个人在学习中的心态、思维方法与行为习惯会导致结果,它要比分数更值得关注,倘若父母都能了解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的状态,善于用积极的话激励孩子;倘若子女能主动向父母敞开心扉,道出心事,及时得到家人的支持,便有利于减轻压力、解决难题。那时还愁得不到好分数吗?!
郑州五中心理咨询电话:66924498 心理信箱 ljtzz5z@sina.com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刘俊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