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青少年嫉妒心理剖析
日期:2013-04-27 责编: 阅读量:
590
《三国演义》中周瑜“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已家喻户晓。周瑜帮助孙策创建江东大业,屡立战功,成为东吴最有威望的人。但这样一位能力不同一般、具有威望的人何以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呢?这暴露了周瑜强烈的嫉妒心理。 嫉妒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属于道德情感范畴,是指因自己的品德、才能、相貌等不如别人而产生的心怀怨恨的激烈情感。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我们往往不知不觉中受到别人的嫉妒,同时自己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嫉妒着别人,可以说每个人或轻或重都有嫉妒心理。有嫉妒心理并非坏事,如果处理好了,就会转化为一种催人积极奋进的动力——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果处理不好,妒火中烧,常常会引发不正当竞争,害人害己,甚至危害社会。青少年学生,作为未成年人,面对紧张的学业和升学的压力,嫉妒心往往表现得突出、强烈。嫉妒心过强或不善于自我调节,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作为教师,有责任认真研究分析青少年学生嫉妒心理的特点,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控制与调节,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青少年嫉妒心理的主要表现 1. 嫉妒别人的优越条件。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境不一样,学生的消费情况存在高低之分,学生或多或少的存在相互攀比心理,当发现自己的生活水平与其他同学相距甚远时,未免会起嫉妒之心。此外,还表现在嫉妒别人的仪表和长相及人际交往上。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完善期,对自己的外表渐渐开始关注,内心渴求被理解、被关注;听到赞美别人心里就会不好受,抱怨自己怎么没有那么幸运,甚至背地里贬低别人等等。 2. 嫉妒别人的主观努力。 嫉妒心强的学生不承认或者贬低别人的成绩和进步,常常把别人的成绩和进步说成是偶然的、靠投机取巧获得的,比如说某位同学“死读书”、“靠死记硬背才得好分数”,或者说他“运气好,猜中了题目”等。严重的甚至对成绩和进步比自己大的同学的所有行为都产生怨恨。 二、青少年嫉妒心理的纠正措施 嫉妒,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病态心理,它会贻误嫉妒者的进步,使自己在精神上受挫伤,还会影响集体的团结,削弱集体凝聚力。班主任正确地帮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营造良好班风、学风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1. 引导学生认识嫉妒心理的危害。 要帮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首先必须让学生认识到嫉妒心理的危害。 首先,嫉贤妒能有碍人际关系的和谐。怨恨能干的人,必然在言行上有所表现,或耍态度,讽刺打击;或有意疏远冷淡;或造谣中伤,诋毁对方,这样会严重破坏同学间的友谊。而嫉妒者不顾同学的情谊,为发泄憎恨而干些损人不利己的蠢事,结果只能被集体嘲笑和孤立。比如学生由于嫉妒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而扔掉、损坏他人的书籍,既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也不能阻止别人进步,反倒让自己背上品德不好的名声。 其次,嫉妒心理对自己的身心健康有害。嫉妒实质上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病态心理,巴尔扎克说过:“嫉妒者的痛苦比任何人的痛苦更大,他自己的不幸和别人的幸福都使他痛苦万分。”嫉妒的人不仅在生活上是苦涩的,精神上备受折磨,而且还会造成生理上的伤害,加速人的衰老。嫉妒能使人体内分泌紊乱,肠胃功能失调,心理上陷入苦海,不能自拔。 再次,过分嫉妒导致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被嫉妒冲昏了头脑的人,造谣中伤、幸灾乐祸、挑拨离间、公开侮辱等极端的行为都可能发生,其后果是破坏性的。过激的嫉妒行为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危害,云南大学“马家爵事件”就是由嫉妒引发的人间惨剧。因此,应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嫉妒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 2. 加强理想和世界观教育,培养自强精神。 嫉妒不是一种孤立的心理活动,而是受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等因素制约的。嫉妒心强的人往往自私自利、心胸狭隘。伟大诗人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胸。”一个胸襟开阔的人能容纳别人,能对朋友的进步和成绩感到欢欣鼓舞。心胸开阔是克服嫉妒心理的根本条件。只有加强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教育,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崇高的生活目标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做一个豁达的人,才能与人友好相处,为他人的进步而高兴,把他人进步带给自己的压力转变为动力,推动自己进步。一个生活充实、有目标、有理想的人是没有时间嫉妒别人的。 嫉妒可以使一个人萎靡不振,但是如果合理调控,也能使人发愤图强。有人说,一个人对他人的进步有两种反映:一种是两人一起跑步,当一个人跑在前头时,另一个人拉住他,甚至想办法绊倒他,然后超过他;另一种是两人跑步,当一个人跑在前头时,另一个人奋起直追,赶上或超过前面的人。前者是没有出息的懦弱者,后者才是真正自强的人,因为他懂得把他人的进步当作自己奋斗的动力,通过竞争来不断提高自己。 3. 正确认识自我,自知又自信。 不服输、不甘落后,固然是优秀的品质;但正确认识自我,有自知之明,也是一种优秀品质。因此,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交往中,既要不服输,又要服输。不服输是为了更加努力地学习,服输是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虚心的人才能做到向别人学习,才能获得进步。当看到别人的成绩被肯定时,产生羡慕的心理是正常的。这时,一方面应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理,正确评价自己,找出与别人的差距,从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为下一次取得成功做准备;另一方面要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并有勇气承认自己的不足,从而重新认识和发现自己。这样就能从病态的自尊心和自卑感中解脱出来,从嫉妒的泥潭中自拔出来,轻装前进。 4.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化解嫉妒心理。 学习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是比较深刻的,因此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预防嫉妒心理。公平、友好的竞争环境,让嫉妒无繁衍之地。当发现学生有嫉妒心理时,应该留心观察他所嫉妒的对象和原因,然后巧妙地设计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来消除他的嫉妒心理。例如有学生对班长不服,认为自己当班长能做得更好。这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进行一场公平的班长竞选,能者担当,相信谁都没有理由嫉妒。 考虑到嫉妒存在隐蔽性的特点,所以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帮助学生克服嫉妒心理的过程中,不要简单粗暴地公开批评,切忌“一针见血”地揭“病根”,更不要让有嫉妒心理的学生当众出丑,那样会激起逆反心理,加剧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可以采取侧面的、潜移默化的手段来进行。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单纯、幼稚,世界观、人生观都处于形成阶段,我们有责任帮助他们克服嫉妒心理,共筑健康、和谐、宽松的心理堤岸,让我们的学生不再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 郑州五中心理咨询电话: 66924498 心理信箱 ljtzz5z@sina.com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沙盘游戏治疗师 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 刘俊涛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