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所以进步
作者:郑州五中郭 楠
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形成影响。他同时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必经过程,有反思才会有进步,才会有进一步的思考,才会有创新、有发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学生的行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诸如不听课或听不懂的现象。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经验上的不足就要求我们更应该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学科开设的历史不长,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能照搬别的学科,怎样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怎样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而不至于课堂失控等,这些都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中验证自己的方法,在课后反思课堂中的问题。在这里我就对开学来的教学情况谈一些自己的反思。
在教学《文件及文件夹操作》第二课时,信息组的王红和赵丰刚老师来到机房听课。这节课我设定了两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对文件、文件夹进行复制、移动、删除的几种操作;
2、掌握利用“回收站”还原被删除的文件、文件夹的操作。
明确了教学难点:文件夹复制与移动命令的区别。
讲解中我先让学生在个人机器D盘上建立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件夹,重点提示“重命名”命令的运用,以此回顾上节课所讲内容。学生建立完成后,教师集中教学在教师机E盘上了建立了一个以“教师”命名的文件夹和以“初一四班”命名的文件夹,而后提出如何将“教师”文件夹移动到“初一四班”文件夹下。这个问题是我反复思考过的,吸取了上次教研员听课时导入问题不够贴近新课的不足,问题的提出可以直接引入新课内容,让同学们参与进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符合了新课改的要求。大部分同学的解决方案都是将“教师”文件夹直接的拖动进“初一四班”里,在肯定了这部分同学回答的同时又引出一个新的问题:如果“教师”和“初一四班”文件夹不在同一个目录下,该怎样操作呢?直接拖动还能实现吗?你又如何将你名字命名的文件夹移动到教师机上的“初一四”这个大集体里面呢?从而引出“剪切”命令。这个问题的提出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他们纷纷自己操作,急切地要将自己的文件夹加入到“初一四班”。由于信息技术课的特殊性,同学们的程度参差不齐,这时我提示:依据上节课讲的“重命名”命令的使用,右击文件夹,就会找到“剪切”命令,“剪切”完成后要到目标文件夹下进行“粘贴”,才能完成要求。
在大部分同学完成移动操作后,我让学生到“网上邻居”的“JY”机的“图片”文件夹下,同时选定三种你喜爱的小点心图片后,提出怎样把他们放到你个人机器的D盘下呢?这个问题的提出一方面复习了上节课文件夹的选定,同时也引出了本节要新授的知识点“复制”命令。大部分同学在这里回答还是使用“剪切”命令,这时我意识到同学们还是没有真正领悟到“剪切”命令的作用,我想了一下,先不向下进行,举一个例子:我这里有一本《电脑爱好者》,刚才有位同学想借去看,现在我把这本书交给他,大家注意我手中还有书吗?生答:没有了。到哪里了?给了这位同学。教师的借出书和学生接收书的过程,就完成了一个“剪切”和“粘贴”命令。讲清楚了这个命令的特殊之处,我继续了上个问题的解答,如果某位同学用“剪切”命令将你喜爱的图片剪走了,原位置图片就不存在了,其他同学需要时怎么办?我们倡导的“资源共享”还怎么实现呢?同学们这回一致回答不能使用“剪切”命令,而用“复制”。此刻我真切的感觉到一个问题的不深入探讨所导致的问题混淆,在学生正确理解了“剪切”命令后,我紧接着举例:“复制”命令如同我们去复印材料,原件放入又出来一份复印件,复印件我们取走,原件还在原处,这样就不影响其他同学的使用了。这样就更加深了同学理解“剪切”和“复制”命令的区别。
最后我要求学生删除刚才复制下来的图片,同学们都能很快删除到回收站里。在这个环节里出现了一个我没想到的问题,由于面对的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一年级学生,很多兴致极高的同学又开始了删除其他内容的操作。我迅速设置集中教学,告诉他们在WINDOWS中很多文件是不能随意删除和重命名的,这样有可能导致整个系统瘫痪,对于我们学生机房来说,后果更加严重。讲完这个问题,我深深地松了口气。这节课的讲解是我两年后重返课堂的第二堂公开课,心情是既紧张又兴奋。静下心来回顾这两节课,有这样三点体会:
1、备课要充分备学生。工作以来我一直带高一年级课,初次上初中课,自己思想上有些松懈,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特殊性,初、高中大纲内容差不多,我就很自以为是的初中高中同讲解、同样设置练习,通过这两节课,我深刻体会到学生的差异是不能这样做的。在讲解《二进制》一课时,由于高中学生开设了物理课,他们对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在计算机中信息为何用二进制来表示很轻松就理解了。在进行二进制与十进制转换时,也能很熟练的完成我所布置的任务。在对初一年级讲这节课时,我使用了同样的例子,发现初中学生反映就不是很热烈,这一点在教研员王景义老师和学科组长王红老师课后评课时都提出了同样的问题。在讲这个内容时我是以一道高中会考题引入的:判断十进制的67和二进制的010000010相比,哪个数大?对于初次接触二进制数的初中学生,我给予他们的二进制数太长,这样在他们转换只有少部分同学能做对。在后面班级中,我吸取教训应用了短小的数字让学生练习,他们在转换上成功率就高了许多。通过这个问题,我真切地感到在教学中是由不得偷半点懒的,只有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备好课、备好学生才能更成功地组织好教学。
2、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应该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角度出发,让学生从思想上想学,觉得有用,从而愿意去学。这一点也是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总结出来的。我在讲授新建文件夹这一内容时,首先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家里是如何放置内衣和袜子的?有同学回答分类放在不同的抽屉内,有同学则回答统统放在一个抽屉。这时我就让同学评价哪种生活方式更好?从而引入在操作计算机时应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且课后布置任务让学生回去整理自己计算机中的文件,做到整齐有序地归放文件。这样讲授就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地把生活和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计算机并不神秘,他是可以用来帮助我们生活和学习的,学生们主观上愿意学了,本节教学就成功了。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一点是教研员王景义老师在听课时提出的建议,对我帮助不小。他指出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方法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资料,尤其是我们信息技术学科。是呀,不知从何时起,教材就成为权威,一切教学围绕教材,殊不知教材中有些生活场景的选择、问题情境的创设,并不是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仅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要担起教材建设者的角色;这更需要我们教师能够创造性使用教材,按照自己的思想去讲,不拘泥于形式,让学生有兴趣,高兴去学,才能掌握一定的技能,才能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没有反思,便没有感悟,没有感悟,便不能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过去的教师处在被研究者的地位,如今的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教学的实践者。通过反思、研究,才能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的见解,以提高工作的目的性和自主性,克服被动性和盲目性。实践证明,教学与研究相结合,教学与反思相结合,可帮助我们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思维品位及业务素质,从而改革自己的生活方式,从中体会自己课堂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