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究竟该拿什么献给学生
课堂,究竟该拿什么献给学生?
郑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田保华
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提升课堂,打造高效课堂。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问题:
教学目标虚化、教学内容泛化、教师使命缺失、教学过程形式化
集中表现:四个满堂、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
四个虚假:虚假地自主、虚假地合作、虚假地探究、虚假地渗透
二、如何构筑高效课堂
任何一位教师必须回答三个问题:
把学生带到哪里?
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
如何确信已经把学生带到了那里?
必须提高教师的三种基本能力:
设计教学的能力
实施教学的能力
评价教学的能力
1、把握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
有效地落实三维教学目标,避免教学目标的虚化;有效地把握和利用课程资源,避免教学内容的泛化; 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又要把握教师的引导性,避免教师使命的缺失;既要追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又要力求避免教学过程的形式化。
2、构建道德课堂
课堂即生命,是师生延续、发展生命的地方;若将善待学生生命落实到课堂之中,课堂定然是鲜活的,富于人性的。从道德自觉的高度审视课堂,让教师在道德的环境中进行道德教育,让课堂教学过程和结果都合乎道德的要求,让课堂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
3、改革与创新课堂模式
教育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课程改革就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承。任何一位教师在课堂上都在“营造”着一种课堂文化氛围,学生都在进行着某种“文化适应”。因此,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实际上就是文化问题。可以说,课堂文化是现代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
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从“单向型教学”向“多向型教学”转变,开展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互动的教学活动,从而构建“对话文化”;
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从“记忆型教学”向“思维型教学”转变,倡导以问题为纽带的探究式教学,从而构建“质疑文化”;
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从“应试型教学”向“素养型教学”转变,通过倡导合作学习,在教师之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构建“合作文化”。
4、实现五个转变
教室变学室
教材变学材
教案变学案
教学目标变学习目标
讲堂变学堂
“金字塔”给我们的启示(来自美国国家培训实验室)
不同的学习过程24小时候记忆测试(前面为过程名称,后面为24小时候记忆的学习资料占总数的比例)
讲授:5%
阅读:10%
视频:20%
演示:30%
讨论:50%
实践:75%
相互教并快速使用:90%
人们通过视觉获得的知识点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
可以做这样一个计算:如果学生完全听老师讲,获得的知识应占11%。课后24小时的保持率占5%。则这节课学习的内容保留的是11%×5%=0.55%。这0.55%的知识是多少?用怎样的方式才能在学生脑子保留更多?
答案很明确:让我们老师的付出,能得到提高学生成绩的更多回报。我们不应该实现“五变”吗?
5、解读课标、整合教材
科学设置学习目标
准确解读课标 ,科学设置学习目标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行学科课程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如果不进行学科课程建设,课程改革将是一句空话。
6、以生为本 加强学法指导
课程改革的核心是:通过教师教的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的方式的转变。因此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就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学法指导,讲究指导策略,提高指导水平,努力实现学生由“学会”向“会学”的飞跃!
让教学“回家”:
变 “先教后学”为“先学后教” 实质: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是学习方式的重建和课堂教学重建的“支点” 核心:学习观和学习方法的变革 教的定位:提示学、指导学、组织学、提高学、欣赏学
“先学后教”:
真正意义上的启发式教学
中国人自己的教育学
“先学”:一条教学规律
“后教”: “以学论教”,是对“学”的超越和再创造
目的:“少教多学”
结束语
课堂,究竟该拿什么献给学生?构筑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是校长的责任,更是校长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