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课堂中的道德缺失现象及其成因剖析和改进措施
作者:郑州五中郭晓丽
一、目前的课堂上仍然存在的道德缺失现象
1.上课讲得还是太多,虽然不再是满堂灌,但放给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还远远不够。
2.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不足以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活动起来,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感。
3.作业题的选择还没达到每个题都是经过仔细推敲的,有些题目的功能性不够明显。
二、道德缺失现象的成因分析
1.教师们仍然背负着“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在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教育理念的转变上,显得魄力不足。
2.教师的个人能力还有待加强。
三、改进措施
1.适应新课改形势,尽快转变教育观念
摒弃“应试本位”的教学观,“知识本位”的课堂观,和“分数本位”的评价观,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追求素质教育的全面的道德的课堂质量观,即“学习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发展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生命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多用鲜活通俗的语言,多用生动典型的事例,多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多用疏导的方法、参与的方法、讨论的方法,以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学校和教师应当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要充分认识到教学的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性的掌握知识、发展智慧的过程,更是一个完整的人的生成过程,是师生生命意义不断显现的生动活泼的生活过程。因此,按照“道德课堂”的要求,要着力改变填鸭式、灌输型的课堂模式,建立“自主式、研究型”的课堂模型,并在课堂教学中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强化实践和实验环节,强化知识的交叉、渗透和整合,推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引导学生投入到绚丽多姿的现实生活中去,关注科学的飞速发展,关注层出不穷的社会热点,关注鲜活的政治现象,关注民族的、国家的、人类的命运。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3.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课堂,扮演好自己的“主导”角色!
也许“道德课堂”的形成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和过程,但我们将始终不渝地坚持“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进一步将新时期的课堂教学和道德教育结合起来,和时代结合起来,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体验诱发结合起来,和自主创造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过有道德的课堂生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精神的主人。 让我们的课堂洋溢着道德的光辉,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实现幸福人生奠定基础。